乡村研究数据库 >
农业科技培训的供给分析
农业科技培训的供给分析
报告字数:12485字
报告页数:20页
摘要:我国农业发展经历了数次大的变革,伴随着农业体制的变革,农业科技推广活动也在逐步调整以适应服务农业发展的宗旨,作为科技推广主要手段的农业科技培训活动也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由单一政府供给农业科技培训演变为多元主体参与的机制,大学、研究机构等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异军突起,逐步成为农业科技培训供给的中流砥柱。在农业科技发明成果日益涌现的同时,农业科技培训的供给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有代表性的太行山模式、科技特派员模式、专家大院模式以及西农模式,这些模式的出现给农业科技培训提供了新的制度框架的现实参考。本章在厘清农业科技培训发展脉络、明晰培训主体的功能和主要的供给模式之后,将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
文章目录
- 一 农业科技培训的供给主体
- (一)农业技术推广站
- (二)农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
- (四)涉农龙头企业
- (五)农民专业合作社
- 二 农业科技培训的供给模式
- (一)太行山道路模式
- (二)农业专家在线模式
- (三)科技大篷车模式
- (四)试验示范站模式——西农模式
- 三 农业科技培训供给问题分析
- (一)单一主体向多主体转变的问题分析
- (二)培训主体合作的问题分析
- 四 新西兰的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 (一)重视农业科技在猕猴桃生产和销售中的作用
- (二)以龙头企业为经营主体,坚持把果农利益放在首位
- (三)立法保障猕猴桃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