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市民社会研究的现实关怀与研究局限
市民社会研究的现实关怀与研究局限
报告字数:16326字
报告页数:20页
摘要:前引的俞可平、何增科、徐勇可以作为这类观点的代表性学者。俞可平和何增科侧重市民社会与民主治理,治理与善治,组织化利益表达与维护合法权益,民主决策和连接政府与公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社会自治、提高政治透明度和增进公民对政治的认同感等方面。徐勇则把现代市民社会、政治文化、社会治理等结合起来进行考察,这种主张还延续到了他之后的村民自治研究中,把体现着法治和民主精神的村民自治看作可以根本改变中国农村的治理方式,是基层民主的一种有效方式,构成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起点和突破口。当然,与“流行理论强调市民社会组织独立于政府的外部效应”不同,王绍光还指出了事实的另一个方面。
文章目录
- 一 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现实关怀
- 1.关注政治民主与协同治理、参与社会管理等方面
- 2.建构中国市民社会与中国市民社会发展
- 3.NGO/NPO(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话语
- 4.公民权利与市民社会
- 5.市民社会与社会建设
- 二 中国市民社会研究中的一些局限
- 1.中国市民社会的概念还没有达成共识,导致在使用和分析中出现了过多的混乱与分歧
- 2.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关系
- 3.对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或市民社会的定位
- 4.公民美德和公民精神的培养
- 5.农民与市民社会
- 6.金钱与自主,进而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
- 7.市民社会指涉的窄化问题
- 三 中国市民社会研究对社会组织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