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黄淮海地区农地生产空间效率机制研究
黄淮海地区农地生产空间效率机制研究
报告字数:41467字
报告页数:63页
摘要: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的加速阶段,全国各地都在加速其非农化建设步伐,但是各地经济建设缺乏分工协作和层次性,甚至地区间存在恶性竞争,导致区域产业结构雷同,土地利用效率低下。非农产业用地的空间布局和利用效率直接影响农业资源被侵占的数量和利用状况,特别是在黄淮海地区,农地非农化是农地减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加强区域土地利用的分工协作和合理布局非农建设的空间布局是提高农地空间效率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提高非农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节约程度本身而言就是减少非农经济建设对农地的侵占;另一方面,使得农地流向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比较高的地区,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农地资源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可以有效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本章就黄淮海地区非农建设和农业用地区间分工协作提高农地空间效率机制进行初步探讨,首先明确黄淮海地区所处发展阶段对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要求。
文章目录
- 3.1 黄淮海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判断
- 3.1.1 判断黄淮海地区所处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方案
- 3.1.2 黄淮海地区所处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综合判断
- 3.2 黄淮海地区产业要素集聚特点分析
- 3.2.1 研究方法简介
- 3.2.2 黄淮海地区产业和用地空间集聚分析
- 3.2.3 黄淮海地区产业与用地分散性主要因素分析
- 3.2.4 黄淮海地区集聚发展模式探讨
- 3.3 黄淮海地区非农经济发展都市圈分析
- 3.3.1 黄淮海地区非农经济发展竞争力评价
- 3.3.2 黄淮海地区非农经济都市圈发展时空分析
- 3.4 黄淮海地区非农经济发展都市带分析
- 3.4.1 黄淮海地区交通运输状况评价
- 3.4.2 黄淮海地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竞争力和交通状况相关性分析
- 3.4.3 黄淮海地区非农经济发展都市带分析
- 3.5 黄淮海地区集聚发展战略模式与区域用地分工
- 3.6 基于开发权转让制度的区域用地经济补偿机制研究
- 3.6.1 区域地区间土地利用博弈分析
- 3.6.2 基于开发权转让的区域间农地非农化二次配置及其补偿机制
- 3.6.3 区域农地非农化土地开发权转让前后的经济模型分析
- 3.6.4 案例分析
- 3.7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