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我国惩罚承诺失信及农村政策扭曲
我国惩罚承诺失信及农村政策扭曲

作者:谭秋成

谭秋成##李周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所属图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o.9

图书作者:李周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出版时间:2016年05月

报告字数:13509字 报告页数:17页
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央在森严的金融管制旁边开了一个口子,允许乡村基层组织、农村信用社、农村供销社兴办合作基金会,希望农民在社区内相互调剂资金,发展农业和工商业,活跃市场交易,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产品供给。中央政策将农村合作基金会定位于社区性资金互助组织。然而,因为无法监管,基层政府直接将合作基金会中农民的存款用于高风险建设项目、乡镇政府开支甚至个人消费。结果,合作基金会呆账、坏账大量产生,相当多的农民血本无归,农村社会冲突频繁发生。1999年,中央以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为由关闭了农村合作基金会。由于呆账、坏账没有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农村金融市场多年萎靡,农民为讨债而不断申诉、上访。因地方政府扭曲农村政策为自己谋利,最终迫使中央政府废弃该项政策的事例不只是农村合作基金会,乡村“三提五统”政策、粮食贸易管制政策等亦是如此。2006年以来中央推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运动正面临着同样的命运,“村容整洁”已蜕变为地方政府驱赶农民上楼、掠夺农民宅基地的借口,中央政府用于兴建农村水利、道路等的专项资金被各级政府和部门克扣、挪用,甚至贪污。在中国这样一个中央高度集权的行政体制中,农村政策是党和中央政府在农村的意志体现,地方政府对农村政策的扭曲破坏了中央的权威。在上级党委握有下级政府主要负责人任命权的行政系统中,为什么会普遍发生扭曲农村政策这一逆中央意志而行事的现象?
文章目录
  • 一 农村政策执行的博弈模型
  •         (一)偏好和策略
  •         (二)信息结构和支付
  •         (三)博弈顺序
  • 二 地方政府为何要扭曲农村政策
  •         (一)信息对称时的选择
  •         (二)信息不对称时的策略
  •         (三)政策含义
  • 三 “法不责众”规则与农村政策扭曲
  •         (一)“法不责众”规则
  •         (二)地方政府的行为
  •         (三)政策含义
  • 四 结论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