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我国农户要素资源收入贡献的比较分析
我国农户要素资源收入贡献的比较分析

作者:李国祥

所属图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o.7

图书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出版时间:2010年03月

报告字数:16319字 报告页数:19页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增收问题不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为政府多年来的重要政策目标。在农民收入的研究领域,多数将重点置于农民增收形势的严峻性。农民增收问题突出表现在:第一,农民收入水平相当低,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绝对水平不高;第二,尽管2004年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有了转机,但1997~2003年我国农民收入增速连续多年没有达到5%(按照2020年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要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必须年均增长5%以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格局多年没有根本性改变;第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2003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已经达到3.23:1(农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到历史新高。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虽然有所缩小,但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再度扩大,由2004年的3.21:1上升到3.22:1,2006年进一步扩大到3.28:1。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
文章目录
  • 一 农户要素资源的收入贡献
  •         1.农户非要素资源收入及其与城镇居民的比较
  •         2.不同农户的要素收入贡献比较
  • 二 家庭经营纯收入中不同要素资源的贡献
  •         1.农户经营规模与家庭经营纯收入
  •         2.农户固定资产与家庭经营纯收入
  •         3.不同要素资源对家庭经营纯收入的贡献
  • 三 农户工资性收入的贡献
  • 四 劳动力数量和受教育程度对工资性收入贡献的估计
  • 五 主要结论与建议
  •         1.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的差距最大
  •         2.扩大农户家庭经营规模对于农民增收潜力最大
  •         3.低收入农户对家庭经营收入依赖性强
  •         4.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差距的最主要根源
  •         5.劳动力素质是报酬性收入差异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