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公共生活:社团组织与居民参与——南京东路街道社区组织实证分析
公共生活:社团组织与居民参与——南京东路街道社区组织实证分析
报告字数:19146字
报告页数:30页
摘要:社会人类学经常用“想象的共同体”这一说法来形容民族—国家超地方的政治整合和文化生成机制,以此表明瓦解并替代了“有机社区”(传统社会)的现代民族—国家社会,其自身的认同已不再能够基于群体、一体化的有机联系,而不得不由国家的虚拟凝聚力实现“机械的团结”。尽管这是现代性的无可回避的后果,但是,无论“国家”还是菲迪南·滕尼斯所说意义上的“社会”,都不足以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完整地整合人类群落,尤其是无法在日常生活这样一个极其个体化的层次,满足个体公共交往和自我实现的诉求,因此,如何在城市社区这个最基本的公共空间单位,通过日常生活的“有机联系”营造出一个“有机的共同体”,从而最终实现民族—国家凝聚力的重构,便成为我们这次社区考察活动集中关注的问题之一。我们选择了上海市黄浦区的南京东路街道社区,这个社区以社团组织为载体的公共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民族—国家凝聚力的另一种营造方式。
文章目录
- 一 案例背景
- 二 社团组织:公共生活的载体
- 三 居民参与:公共生活的展开
- 四 老龄化、石库门、居委会:公共生活的时间、空间和人
- 三种疾病的运动康复和研究总结报告(摘录)
- 颈椎病患者锻炼康复情况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