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新常态下广州居民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新常态下广州居民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报告字数:8733字
报告页数:23页
摘要:本文以2016年广州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为样本,运用欧洲基金会就业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框架,从职业和就业安全、技能发展、工作与非工作生活的和谐、健康与福利四方面分析新常态下广州居民就业状况。最后,得出五大结论。
文章目录
- 一 研究意义与背景
- 二 职业和就业安全
- (一)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仍是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
- (二)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的职业非农化趋势明显
- (三)人力资源市场灵活性增强,非正规就业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就业渠道
- (四)失业群体以低学历中年人群为主,多数并未形成长期失业,再就业难度不大
- (五)部分女性由于料理家务而未就业,成为待挖掘的潜在劳动力
- 三 技能发展
- (一)工作需要越高的技能,单位越会组织技能方面的培训
- (二)就业者对单位提供的培训认可度高,参与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自身的技能
- (三)就业者较少参加其他培训,但参加者对其他培训认可度也较高
- 四 工作和非工作生活的和谐
- (一)广州居民的劳动保护做得较好,然而也存在部分行业劳动时间过长
- (二)广州的开放度在不断提升
- 五 健康和福利
- (一)广州居民的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覆盖率较高,且满意度也较高
- (二)非正规就业人员的相关权益亟待法律保护
- (三)公共产品供给状况与公众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中青年群体对基本社会保障存在焦虑感
- (四)市场化导向的就业制度基本形成,劳动合同制成为市场化导向就业制度的基础
- 六 小结
- (一)促进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有助于稳定就业
- (二)家庭主妇应得到相应补偿
- (三)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覆盖率与满意度均高
- (四)部分群体的社会保障供给值得关注
- (五)提供多形式技能培训有益于就业者与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