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文化适应与民族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
文化适应与民族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
报告字数:11162字
报告页数:13页
摘要:我国森林碳汇项目选址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存在地理意义上的高度重合。以森林碳汇项目为载体的现代商业契约文化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规范与习俗存在潜在矛盾与不适。在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森林碳汇项目,不仅是一个气候视角的生态问题,也是一个关于参与农民激励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两种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调适与融合问题。制度变迁必须与少数民族农民的文化适应与文化需求相吻合,才能取得预期效果。本文基于文化适应理论,以彝族农民参与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为例,从整合、同化、分离、边缘化四个维度探讨了少数民族农民对森林碳汇项目进驻所采取的文化适应策略,并从文化适应视域提出了促进森林碳汇项目对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启示,以期为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扶贫提供一定借鉴。
文章目录
- 一 引言
- 二 相关文献回顾
- (一)文化适应研究
- (二)森林碳汇项目与区域发展研究
- (三)文献述评
- 三 森林碳汇项目商业文化与彝族传统文化习俗之间的潜在矛盾
- 四 彝族农民对森林碳汇项目的文化适应测量
- (一)文化适应量表编制
- (二)数据来源
- (三)数据分析
- 五 结论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