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农业治理转型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农业治理转型
报告字数:14466字
报告页数:17页
摘要:本文以皖南平镇为个案,描述政府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过程。本文认为,在政府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过程中,基层政府对乡村原有的农业经营模式进行强制性干预,即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和建设现代农业项目开启政府主导型的农业改革,实施一系列排斥广大小农的政策。本文分析了歧视性政策干预前后农业经营主体结构的变化,重点探讨受政策激励而形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如何产生一些新的制度偏好与反向的社会驱动力的,并进一步解释这些反向驱动力又如何倒逼地方政府转变农业治理方式,推动农业治理的制度变迁。
文章目录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农业经营主体变迁的两个阶段
- (一)诱致性制度变迁:土地自发流转与“中农”的兴起
- (二)强制性制度变迁:政府推动土地流转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 三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产业体系的“倒逼”
- (一)农业经营主体的一元化:“挤出”中农与小农
-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反向驱动力:“倒逼”生产服务体系的变革
- 四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治理方式的“倒逼”
- (一)基础设施成本的国家化:民间水利的崩解
- (二)农技服务体系的“马太效应”:扶大不扶小,扶强不扶弱
- (三)社会治理任务的激增:调解大户与小农的矛盾
- (四)惠农资源的歧视性分配:博弈集团的生成
- 五 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