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研究——以北京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为例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研究——以北京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为例

作者:郭光磊

郭光磊##郭光磊

所属图书:北京农村研究报告(2015)

图书作者:郭光磊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报告字数:13203字 报告页数:13页
摘要:“十三五” 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实现2020年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攻坚阶段。中央“十三五” 规划建议指出,“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农村工作关系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北京农村地区承担着首都生态涵养重要功能,是保证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薄弱地区。近年来,随着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各项工作不断发展,基础设施投入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优势正逐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农民收入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同时也应看到,农村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依然不足。一是城乡配套差距明显:乡村交通设施落后,多数公路狭窄,目前还有142个山区行政村未通公交,而已建成公路缺乏后期维护,破损严重;部分生活在水源保护地的农民还存在人畜饮水困难及安全问题;街坊路环境依然“脏乱差” 明显,医疗及教育体系不健全,科教文卫资源严重不足。二是基础设施投入存在缺项:截至目前数十个村未通宽带网络; 全市建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行政村不足20%;部分山区村民依然保留着砍柴取暖的生活习惯,导致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普遍。城乡基础设施差距成为制约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中央“十三五” 规划建议要求“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基于此,在城乡统筹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京津冀一体化大背景下,我们以北京市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管护为样板,深入研究文件数据与实际案例,力图找到适合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有效模式,理顺影响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关键环节,探索促进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政策机制,充分发挥和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实现社会资本与农村需求的深度融合,拉动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文章目录
  • 一 北京市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
  •         (一)排放分散而量大
  •         (二)成分日益复杂
  •         (三)缺乏付费者基础
  • 二 北京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现状、问题及产生原因
  •         (一)北京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现状
  •         (二)北京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
  • 三 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极端重要性
  •         (一)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二)中央已对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         (三)北京作为首善之区,更应率先解决农村污水治理问题
  •         (四)应充分了解国内外在农村污水治理领域的差距
  • 四 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污水治理的重要意义及可行性
  •         (一)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污水治理的重要意义
  •         (二)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污水治理的可行性
  • 五 保障社会资本参与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政策建议
  •         (一)明确牵头部门,确立乡镇角色
  •         (二)因地制宜调整技术路线,做好物有所值评价
  •         (三)打包设项目库,纳入长期财政预算
  •         (四)科学统筹支持资金,破除关键环节障碍
  •         (五)建立规范标准,推广EPOD模式
  •         (六)逐步探索农村居民污水收费
  • 结语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