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明代后期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
明代后期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

作者:张显清

所属图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集刊...

图书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

出版时间:2005年03月

报告字数:17091字 报告页数:14页
摘要:如果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那么粮食生产则是基础的基础。明后期,劳动力的增殖,田地的垦辟,农业集约化的增强,农业基本生产要素投入的加大,粮食新品种的引进,粮食作物结构和耕作制度的变革,使粮食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空前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为商品性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提供了前提,并由此引起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变化。
文章目录
  • 一 人口和耕地
  •         1.人口突破一亿
  •         2.耕地突破十亿亩
  • 二 农业生产基本要素投入的加大
  •         1.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         2.施肥技术的新发展
  •         3.栽培技术的进步
  •         4.水利的兴修
  • 三 粮食作物结构和耕作制度的变革
  •         1.新品种的引进
  •         2.早熟稻的推广和两熟、三熟稻的种植
  •         3.水稻在北方的引进
  •         4.轮作制度的施行和小麦种植面积的扩大
  • 四 农业土地生产率的提高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