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江苏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创新
江苏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创新

作者:胡学勤 周春平 赵成柏

胡学勤 周春平 赵成柏##胡学勤 周春平 赵成柏

所属图书:全面小康与江苏就业制度创新

图书作者:胡学勤 周春平 赵成柏

出版时间:2005年07月

报告字数:23285字 报告页数:34页
摘要:江苏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存在正式的制度约束,而且还存在非正式的制度约束。非正式的制度约束主要在于,转移主体的观念文化、政府的意识、农村劳动力进城受到歧视等。正式的制度约束主要在于,一方面,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市场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农村教育体制仍不完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等。促进江苏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加强劳动力流动的制度环境建设。要积极推进土地承包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农村教育体制等制度安排的创新,彻底消除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刘易斯的人口流动模型建立在充分就业的假设基础上,托达罗的人口流动模型建立在失业的假设基础上。当前,江苏城镇失业率居高,城镇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吸收空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在超量劳动力供给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农村内部消化大量剩余劳动力也不现实。因此,从实际情况来看,刘易斯和托达罗的理论模型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江苏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约束
  •         一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非正式制度约束
  •         二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正式制度约束
  • 第二节 促进江苏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创新
  •         一 完善劳动力转移的制度环境,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         二 完善农村教育体制,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
  • 第三节 江苏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路径
  •         一 人口流动的两个基本模型
  •         二 加速城镇化进程,促进江苏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         三 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促进江苏农业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