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本质的回归——从城市规划角度看世界城市社区的发展
本质的回归——从城市规划角度看世界城市社区的发展
报告字数:19423字
报告页数:41页
摘要:从社会空间范围角度讲,城市社区是“以居民居住内容为实体的宏观聚集分布,这种分布包含着城市发展不同阶段所产生的居民之间(社会—经济—文化距离)的分异梯度”,它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内涵。但从实际可操作性的角度,城市规划中的社区仍然要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因而在城市规划学中,往往以“邻里”(neighborhood)、“分区”(sector)、“小区”(ward)、“住区”(quarter)、“居住区”(residential district)等地理色彩更浓厚一些的名称来指代社区概念。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城市社区规划和建设的历史回顾
- 一 “邻里单位”思想的提出及其社会实践
- 二 “小区”理论的提出及其社会应用
- 三 “可持续社区”理论的提出与应用
- 第二节 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社区思想的演变
- 一 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的有效工具
- 二 社区——作为治疗城市病的改良药方
- 三 社区——作为改善居民物质福利的积极途径
- 四 社区——作为鼓励倡导人际交往的活动场所
- 五 社区——作为调整和发现城市秩序的重要手段
- 六 社区——作为引导公众参与的社会舞台
- 七 社区——作为联系个人与社会的认同纽带
- 八 社区——作为本质象征的意义回归
- 第三节 城市社区规划与建设的渐进发展——以人文主义思想为脉络
- 一 理想主义时期(19~20世纪初)的人类住区思考与建设
- 二 功能主义时期(20世纪10~30年代)的城市社区思考与建设
- 三 社会生态主义时期(20世纪30~50年代)城市社区思考与建设
- 四 新人文主义时期(20世纪50~80年代)的城市社区思考与建设
- 五 全面建设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城市社区思考与建设
- 第四节 结论与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