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芬兰工人与工会
芬兰工人与工会

作者:路爱国

路爱国##路爱国

所属图书:社会发展与转型

图书作者:路爱国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报告字数:30152字 报告页数:40页
摘要:芬兰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人均产值略高于美国,低于另一些发达国家如瑞典和日本。但就生活质量而言,它在世界上的排名不如在人均产值上那样高。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芬兰的人均产值不仅明显低于美国,也低于日本、德国和瑞典等。在经济结构上,芬兰与其他欧洲发达国家相似。从1960年代开始,芬兰经济逐步向服务业转化,目前,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最大的部门。经济发达水平和经济结构上的类同,使芬兰在劳动力结构、工资水平以及社会福利等方面,也具有发达国家共有的一些特征。与此同时,芬兰作为一个地处北欧、拥有500万人口的小国,其发展轨迹与资本主义大国有所不同,有一些特殊之处。①芬兰直到20世纪才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从11世纪到1809年芬兰是瑞典的一部分,此后变为俄国的自治大公国,到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之后才获得独立。②工业化起步较晚,明显滞后于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到1940年代末1950年代初,第二产业才成为国家的主导产业,标志着完成了向工业国的转化,也正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迅速发展,芬兰有时被比作欧洲的日本,即一个成功的欧洲后发工业化国家。③芬兰最主要的自然资源是森林,森林工业在经济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社会经济特点成为决定芬兰近代经济、政治体制和发展道路的重要因素,芬兰工人阶级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文章目录
  • 一 工人阶级的形成
  • 二 工人阶级的政治成长
  • 三 战后工人和工会
  • 附录 芬兰劳工和劳资关系调节机制11573532
  •         劳动力市场中的有关各方
  •         谈判关系
  •         全国物价和收入政策与共同利益
  •         中央组织达成的总协议
  •         劳动立法和社会保险
  •         劳动法
  •         劳动力市场的和平和工业行动权
  •         参与决策体制
  •         中央组织的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