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中国乡村工业污染的社会机制研究
中国乡村工业污染的社会机制研究
报告字数:25477字
报告页数:33页
摘要:环境问题自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以来,就再也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由于环境是人的立命之基,享受健康的环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利,因此,污染影响区成为环境社会学研究的前沿。正如发达国家环境质量的明显好转与其将污染工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有密切联系一样,中国城市居民为了改善环境质量,也逐步将污染工业转移到乡村。结果,乡村地区(包括县域,下同)既面临自身发展所带来的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又面临外界转移过来的工业污染。双重的污染压力使得乡村地区在“发展”和“环境”的选择上更加艰难。大部分地区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走入“先发展,后治理”的轨道。有些地区的发展收益难以达到治理的费用需求,出现“无发展的增长”;有些地区发展到中途,因环境恶化不得不终止,其后果是当地居民因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而沦为“环境难民”。如何解释现存的环境危机?当地居民会进行怎样的环境抗争?环境抗争又可以带来什么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这些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问题提出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主题
- 三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 概念界定
- 二 研究命题
- 三 研究理路
- 第三节 研究资料
- 一 调查对象
- 二 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