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移民研究理论综述
移民研究理论综述

作者:曾迪洋 马洪杰

曾迪洋 马洪杰##李强 刘精明 郑路

所属图书:城镇化与国内移民:理论与研究...

图书作者:李强 刘精明 郑路

出版时间:2015年07月

报告字数:33761字 报告页数:33页
摘要:人类历史上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早在15世纪上叶就出现了。伴随着汹涌的迁移浪潮,不同形式的移民研究也相继出现。早期的移民研究较多关注的是移民的历史方面,例如对犹太移民的研究,对美洲和澳大利亚人口流入的研究(包括大规模的奴隶、亚洲劳工输入等),其成果颇为丰硕(王赓武,2002)。虽然移民史研究是整个移民研究系统的基础和必经之路,但研究若仅停留于历史梳理阶段,则无法推进理论体系的发展。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学者们开始从移民的具象研究转至移民一般原因的探讨,同时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视角的加入,也使得国际移民研究的内容逐渐丰富。1885—1889年,美国学者埃内斯特·乔治·莱文斯坦(E.G.Ravestein)所著《移民的规律》(The Laws of Migration)一文,开创了对移民进行“一般性研究”的先河。在这一研究基础上,后来的学者们总结出了著名的“推-拉理论”(Push-Pull Theory),莱文斯坦也因此而成为公认的现代移民研究的奠基人。20世纪下半叶,随着国际移民的飞速发展,对移民的研究也迅速升温。但移民研究真正有所建树则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期间,以拉里· 萨斯塔(Larry Sjaastad)为代表的新古典派将移民理论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移民研究的重要分水岭。国际移民理论研究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各种理论层出不穷,出现了大量的概念、模型与分析框架。近三十年来,随着移民现象的日趋复杂,学界对移民的关注逐日增加,移民研究的思路有了重大突破。针对国际人口迁移的各种流向及类型,国际学术界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等不同专业角度对国际人口迁移的成因、机制以及延续衍生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有影响的理论和模式,如网络说、连锁因果说、系统研究论等,国际移民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理论突破(傅义强,2007)。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西方移民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
  •         一 移民行为的动因
  •         二 移民过程理论
  •         三 移民的社会适应理论
  •         四 移民后果理论
  •         五 小结
  • 第二节 中国的移民研究
  •         一 第一阶段
  •         二 第二阶段
  •         三 第三阶段
  •         四 第四阶段
  •         五 中国移民研究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