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另类“差序格局”:黑衣壮族群认同的发展与变迁
另类“差序格局”:黑衣壮族群认同的发展与变迁
报告字数:61130字
报告页数:81页
摘要:本文围绕着黑衣壮认同边界与文化表征方式的改变探讨其族群认同的特征。首先介绍了黑衣壮内部对于族群等级的认知,包括通婚圈、生存状态认知体现出对于族群的想象;其次指出外部权力的宏大叙事影响了对黑衣壮的真实描述,使其成为“污名化”的对象;最后从黑衣壮本族的视角出发,展现了他们对汉族、壮族主体和其他民族的想象,提出黑衣壮以此在认知图式和认同领域内建构出心理与情感上的“差序格局”。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文化资本与族群等级的“差序格局”
- 一 从通婚范围看族群等级
- 二 吃大米的与吃玉米的——族群特征与生存状态的主观想象
- 第二节 从“黑壮人”到“黑衣壮”:想象背后的宏大叙事与话语—权力关系
- 一 “黑壮人”:民国时期民族—国家现代化话语下的黑衣壮
- 二 “富有光辉的革命传统的民族”:民族团结—平等话语观照下的黑衣壮
- 三 “壮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全球化语境多元文化话语观照下的黑衣壮
- 第三节 另类“差序格局”:从文化自我与人观出发的认同建构
- 一 “刻板印象”的建构:黑衣壮人对其他族群的文化想象
- 二 刻板印象的由来:从“好功德”观出发的认同建构
- 三 “吾祖吾海”与“变成黑衣壮的瑶人”:族群边界的维系与破坏
- 四 谁是“真正的黑衣壮”:黑衣壮族群认同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