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结构升级新常态
结构升级新常态

作者:王军

所属图书: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初探

图书作者:王军

出版时间:2016年07月

报告字数:31864字 报告页数:37页
摘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在某种程度上,调整经济结构要远远重于GDP增速目标的实现。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并将继续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地区差距由扩大转变为缩小,区域间协同发展的格局将逐步形成;居民收入名义增速将快于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的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有所缩小;需求结构中消费和民间投资占比有所提升,二者将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当然,与结构优化相伴随的还有,多种结构调整阵痛相交织,如产能过剩、风险暴露等,这是除增速换挡回落之外,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另一主要特征。未来我们应当适度容忍经济增速下降,而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并且要注意防止出现两种极端倾向:一是担心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所以在实施结构调整时缩手缩脚、瞻前顾后;二是工作操之过急,导致经济硬着陆,影响社会稳定。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产业结构的失衡与改善: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和服务业强国的艰难蜕变
  • 第二节 城乡与区域结构的失衡与改善:差距扩大趋势和发展不平衡态势得到了初步遏制
  •         一 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步得以改善
  •         二 区域发展从各自为政到更加重视顶层设计和协同发展
  • 第三节 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与改善:差距有所缩小
  •         一 改革开放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发展
  •         二 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基本状况分析
  •         三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原因
  • 第四节 投资与消费结构的失衡与改善:消费引擎初步启动,再平衡任重道远
  •         一 最终消费率严重偏低,投资率始终偏高
  •         二 资本形成总额增速大多数时间明显快于最终消费增速和经济增长速度
  •         三 消费需求不足还表现为消费结构不均衡
  •         四 国际金融危机后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整体高于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         五 中国消费率明显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消费增速低于GDP增速,偏离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和标准结构
  •         六 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失衡和结构扭曲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         七 消费率偏低、投资率偏高的原因
  • 第五节 内需和外需结构的失衡与改善:内外需失衡、内外经济发展不协调局面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