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
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

作者:王军

所属图书: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初探

图书作者:王军

出版时间:2016年07月

报告字数:15935字 报告页数:18页
摘要:在中国经济正逐步迈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各主要方面都呈现新特征的大背景下,宏观调控的理念和思路也理当有新的常态和新的创新。宏观调控始终坚持“中线思维,区间管理”,对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等分别设置过热和过冷的区间预警指标,每年所确定的经济运行预期目标应该被看做调控的中线,而非“底线”或“下限”,并在每一个年度进行适当微调。只要经济在目标区间运行,没有触及“上限”和“下限”,就应保持政策的稳定,保持战略定力,不应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提高对增速放缓的容忍度。这样围绕中线进行调控,会给市场主体带来更加明确的预期,会使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更富弹性,使调控更加主动灵活,上下都有回旋余地。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宏观调控的概念厘定
  • 第二节 中国宏观调控系统和调控方式的转换
  • 第三节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基本思路
  •         一 加强形势研究分析和预测,完善宏观调控的决策机制,努力提高宏观调控的及时性、前瞻性和科学性
  •         二 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目标排序和政策重心:注意最终目标与中间目标兼顾,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并重,做到总量调节与结构调整相结合,短期措施与中长期措施相搭配
  •         三 灵活运用各种政策工具与手段: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并行,短期措施与长期措施并重,标本兼治
  •         四 建立制度化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协调机制
  • 第四节 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需创新宏观调控方式
  •         一 创新评价体系,实现由僵化追求单一的经济增长目标向全面综合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转变
  •         二 创新调控重点,实现由经济增速管控向经济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
  •         三 创新管理思路,实现由以需求管理为主向需求与供给管理兼顾、侧重供给侧的转变
  •         四 创新驱动模式,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转变
  •         五 创新产业政策,实现由特定激励性产业政策向普惠性产业政策转变
  •         六 创新服务方式,实现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与服务转变
  •         七 创新项目管理,实现由单纯的项目管理向重大战略谋划、规划制定、政策协调转变
  •         八 创新政策工具,实现由短期经济刺激向利用市场信号进行调控转变
  •         九 创新调控视野,实现由传统的侧重国内经济调控向统筹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