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失地农民的正负效应分析及对策探讨
失地农民的正负效应分析及对策探讨
报告字数:7166字
报告页数:9页
摘要:据统计,我国目前上访的人数中,失地农民占了60%。这些失地农民上访都是为了就业和安置的问题,有的产生了对政府的不信任和不满,给社会治安和稳定带来了许多的隐患。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0~2030年的30年间占用耕地将超过5450万亩。届时,我国的失地农民将超过1亿人,而将有一半以上的农民既失地又失业。因此,失地农民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失地农民已经成为中国当前重大的社会问题之一。
文章目录
- 一 引言
- 一 农民失地的正面效应分析——我们的应有认识
- 1.应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增强对失地农民问题的认识
- 2.农民失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我们的态度应该是重视、正视它,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渲染、夸大它,更不能视而不见
- 3.农民失地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二元结构的解决
- 二 农民失地的负面效应分析——现行征地制度之过
- 1.社会保障缺位,抗风险能力差
- 2.农民失地又失业影响社会稳定
- 3.社会控制差,道德和法制观念淡薄,容易形成隐忧
- 4.心理失衡,容易引发群体性动乱
- 三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路径
- 1.消除城乡二元社会体制的制度性排斥,以土地换社保;城乡社会结构的二元体制是阻碍失地农民问题解决的制度性障碍
- 2.发挥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征用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土地招、拍制度
- 3.以保障农民权益为核心,改革征地制度
- 4.允许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流转
- 5.保证失地农民就业安置可持续化
- 6.加强执政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