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普惠型市民化与落户型市民化:兼论居住证制度的完善
普惠型市民化与落户型市民化:兼论居住证制度的完善

作者:王春蕊

王春蕊##彭建强 于法稳 耿卫新

所属图书: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与小康社会建设

图书作者:彭建强 于法稳 耿卫新

出版时间:2016年09月

报告字数:9901字 报告页数:13页
摘要:居住证管理制度作为户籍制度改革的一项“过渡性”工具,通过“累积赋权”配置社会福利资源,为有条件、有能力的农业转移人口定居并落户城市开辟了通道。本文通过分析上海“居住证积分+条件转户”的管理模式和广州“保基本+积分入户”管理模式,发现大城市的积分指标体系和积分标准仍具有“人才”偏好,普惠性赋权范围还相对“保守”,单个城市过度重视积分指标“时间连续性”与缺少“跨区域指标赋权转移”衔接机制的矛盾,将会导致农业转移人口流动的区域固化。应顺应普惠型市民化和落户型市民化趋势,不断完善积分赋权指标体系,通过建立积分指标可替代机制、动态性公共服务配置机制和跨区域指标赋权转移衔接机制,让进城农民更好地享有城市社会福利资源。
文章目录
  • 一 户籍属地福利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路径
  • 二 国内不同类型居住证管理模式分析
  •         (一)上海市“居住证积分+条件转户”管理模式
  •         (二)广州市“保基本+积分入户”管理模式
  • 三 两种居住证管理模式的比较
  •         (一)赋权的“权利”范围较窄,难以满足进城农民多元化服务需求
  •         (二)“累积赋权”的渐进方式,偏重“人才”和“常住”性选择
  •         (三)积分赋权的“时间连续性”,限制了农业转移人口的跨区域流动
  • 四 双重“市民化”路径下完善居住证制度的建议
  •         (一)完善积分体系和标准,逐步放大城市社会福利保障范围
  •         (二)普惠性“扩权”,放大受益群体的覆盖范围
  •         (三)强化区域改革的同步性,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合理流动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