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现代化农村治理方式研究
现代化农村治理方式研究

作者:耿卫新

耿卫新##彭建强 于法稳 耿卫新

所属图书: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与小康社会建设

图书作者:彭建强 于法稳 耿卫新

出版时间:2016年09月

报告字数:8965字 报告页数:12页
摘要:乡村治理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关系着农民的生活和命运,也与国家的稳定紧密相连。本文通过分析新中国农村治理模式的变迁,认为每一种农村治理模式都适应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在特定的历史阶段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农村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同时,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只有不断创新农村治理模式,才能实现乡村社会的有序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四种新型农村治理模式,总结了四种模式的成功经验,提出中国现代化乡村社会适宜的治理模式是“政府有限主导—农民合作”模式。
文章目录
  • 一 新中国农村治理模式的变迁
  •         1.“乡政权制”治理模式(1949~1958年)
  •         2.人民公社制治理模式(1958~1983年)
  •         3.“乡政村治”治理模式(1983年至今)
  • 二 我国新型农村治理模式分析
  •         (一)政府主导型农村治理模式
  •         (二)多主体参与型农村治理模式
  •         (三)精英主导型农村治理模式
  •         (四)法制型农村治理模式
  • 三 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农村治理模式的路径选择(政府有限主导—农民合作)
  •         (一)中国现实国情决定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治理仍将以政府为主导
  •         (二)乡村精英是国家(政府)与村民之间的合成者
  •         (三)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加强
  • 四 构建“政府有限主导—农民合作”模式的框架
  •         (一)定位国家(政府)的有限主导地位,强化国家权威,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决策能力
  •         (二)对乡村精英进行教育培训,增强服务意识,强化监督,并给予合理的报酬,使之成为国家与农民、农民与农民之间的“合成者”
  •         (三)农民的信任、知情和参与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