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多元话语与社区空间生产轨迹
多元话语与社区空间生产轨迹
报告字数:27407字
报告页数:43页
摘要:2004~2008年,政府接管南苑,对物业管理采取放纵的方式,物业管理费成为一笔坏账,物业公司的亏损由国家承担,同源物业公司与社区居民之间相安无事。社区抗争的重点发生变化,从要求社区代理权转而要求“相邻权”。社区邻里期望联合起来,对社区空间进行干预,这体现在肿瘤医院的建设问题上。空间重构是新都市社会学研究的重点,体现了发达国家1960年代以来城市的变化(Castells,1983;Lojkine,1977;Mingione,1977;Pahl,1969;Rex and Moore,1967;Rex,1968)。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市化、市场化,空间重构也成为城市发展的焦点,政府的整体规划(住房商品化、拆迁等)直接引致空间重组。在此过程中,社区很难自成一体,而与外在的社会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被卷入空间生产趋势中。在工具理性指引下,政府对城市区域进行调整:在中心城区建设商业区,在边缘地带建设保障房;社区内部(楼层高度、楼间距、配套基础设施等)也被纳入规划之中。列斐伏尔认为,空间既是政治性的,又是社会性的,当规划安排影响到居民生活时,后者则从沉默转向抗争,社会运动往往“质疑空间之使用”(Lefebvre,1979),其根本目的在于追求空间正义。在谈及空间的社会性时,空间被定位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呈现城市中社会关系的地图(Mingione,1977)。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起因:社区中肿瘤医院的建设
- 第二节 规则/权利话语下的抗争剧本
11536162 - 一 信访维权与信息获取
- 二 邻居的牵制:直接抗争
- 三 诉讼与信访的交叉使用
- 四 规则/权利话语与社区抗争
- 第三节 法律/产权话语下的空间规划
- 第四节 社区辩论、妥协与治理
- 一 协调会:社区的辩论空间
- 二 调解妥协:将“肿瘤”去除
- 第五节 社区空间生产的“上下分合轨迹”
- 一 社区空间生产的故事梳理:角色-时间矩阵表
- 二 空间生产中的政治与治理网络
- 三 居民的“间隙运用”策略
- 四 社区多重空间生产的“上下分合”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