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我国利益分化、自治困境与间接调控
我国利益分化、自治困境与间接调控

作者:黄晓星

所属图书:社区过程与治理困境

图书作者:黄晓星

出版时间:2016年09月

报告字数:38773字 报告页数:60页
摘要:国家在不断地调整社会治理的思路,使基层社会能够自治及发展。业委会涉及民主、自治的特征,促成新的公共空间,业委会的成立意味着社会基层结构的根本转型(张静,2001)。但自治体现在文本的政策规则中,现实情境未能自动转换。转型期,社区面临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包括多元化的、外在的社会力量,如政府部门(核心)、企业等。社区外部社会控制结构和社区共同体是“社区性”的两个维度。政府基层策略行为的另一极是社区的策略性回应,政府的基层策略有可能消解社区共同体,也有可能在控制的过程中使社区产生“抗拒性认同”,而形成社区共同体。主体间的利益分化是影响基层社会秩序的核心变量,权责型参与者(街道办、居委会、区级政府部门等)之间存在利益分化,生计型参与者(居民、业委会、物业公司等)之间存在利益分化,二者之间也存在利益分化(王星,2012)。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社区外部利益分化与自治的契机
  •         一 结构情境变化与利益权衡的部门理性
  •         二 市场利益驱动下的公共安全危机
  •         三 业主自治的契机
  • 第二节 社区内部利益分化与自治困境
  •         一 社区内部的利益分化
  •         二 业主自治的困境
  • 第三节 从直接干预转向间接调控的治理
  •         一 指导与协助:街道办搭台
  •         二 间接调控的治理
  •         三 作为旁观者:新建成楼盘的物业管理
  • 第四节 利益分化、自治困境与社区治理
  •         一 故事脉络
  •         二 利益分化与自治困境
  •         三 社区治理网络及理念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