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我国城乡居民住房状况和住房不平等
我国城乡居民住房状况和住房不平等
报告字数:13022字
报告页数:15页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住房在延续新中国成立后再分配住房体制的基础上,经过再分配与市场化并轨住房体制,最终走向了市场化住房体制。随着我国城镇居民市场化住房体制的确立,住房由原来的“福利品”性质转变为“商品”性质,并在住房价格短期内急剧攀升的作用下,成为城镇居民积累财富的重要形式,具有了“投资品”的性质。据宜信财富与联办财经研究院的调查,目前中国家庭资产结构中,房产占65.3%11526553;另据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的调查,在目前我国家庭财产的构成中,房产占绝对主导地位,房产在全国家庭平均财产中占74.7%。11526554由此,居住问题已不仅仅是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居者有其屋”的一般民生问题,在经济领域,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的经济支柱产业,深刻影响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速的变化;在社会领域,住房状况成为社会成员的货币获取能力、职业能力、文化能力等多种社会分层标准的集中体现,深刻反映着目前我国社会分层的现状。11526555因此,描述和分析我国住房市场化状况、审视住房市场化程度及其影响、描述住房不平等现状并对保障性住房政策效果进行评价,就成为本文的重点。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持的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2011年和2013年数据(CSS201111526556、CSS201311526557)为依据,对上述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
文章目录
- 一 现阶段住房市场化程度及其影响
- 1.住房市场化的快速推进提高了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自有率
- 2.我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的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
- 3.住房市场化使城镇居民自有住房价值得到大幅提升
- 二 现阶段住房不平等的主要表现
- 1.在住房产权方面,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城镇住房自有产权比例较低
- 2.在住房构成方面,本地农村户籍人群的居住状况相对较差
- 3.在居住质量方面,外来农村户籍居民居住质量较差
- 4.在住房面积方面,外来农村户籍人群的家庭人均居住面积最小
- 三 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效果
- 1.城镇保障性住房存在空置、浪费现象
- 2.城镇保障性住房的保障性缺失,投资性甚至投机性凸显
- 3.城镇保障性住房分配过程中,原有再分配体制中的优势群体获得较多机会
- 四 住房政策的讨论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