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我国居民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居民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朱迪

朱迪##

所属图书:当代中国生活质量

图书作者:

出版时间:2016年08月

报告字数:22549字 报告页数:26页
摘要:GDP曾经被作为衡量社会发展、保障人类福利的最重要指标,通常人们都向往富裕的生活,“有钱就幸福”在很多情况下还是成立的;但是也有证据表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对生活的满意度并不一定随之相应提高。1990~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以不低于8%的年均速度增长,但是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呈U形的变化趋势。通过比较来自世界价值观调查、盖洛普公司、零点公司、AsiaBarometer和Pew的纵贯数据,Easterlin等人(2012:9775-9780)发现中国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从1990年开始呈下降趋势,一直到2000~2005年才出现转折,随后又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矛盾,国际社会和学术界逐渐从关注客观福利扩展至关注人们对生活的主观感受,并展开广泛争论:经济因素对主观福利的重要性到底如何?经济因素的影响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是否有区别?很多学者也引入了公平、社会保障、社会支持、环境生态、健康、婚姻等多方面因素,考察生活满意度受经济以外哪些因素的影响。虽然生活满意度和主观福利的研究已经相当丰富,但是社会学的贡献比较小,社会学较为关注的社会公平和公共服务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较少被强调。已有研究比较关注对生活满意度的测量,强调从学科角度出发的经济、环境等单方面因素的作用,缺乏对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的较全面、系统的考察。本文的研究动机是反思经济和社会政策的效果并提出政策建议。因此,提出一个由经济、社会、环境和个体生活质量因素构成的分析框架,以期能够对相关政策制度做出回应,笔者还将从社会学的视角强调社会保障、社会公平和环境因素对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基于此分析框架,本文使用2013年中国社会状况调查数据,建立生活满意度的解释模型,考察相关因素的影响程度并验证分析框架。
文章目录
  • 一 生活满意度的概念和意义
  • 二 生活满意度的分析框架
  •         (一)生活满意度与经济因素
  •         (二)生活满意度与社会因素
  •         (三)生活满意度与环境因素
  •         (四)生活满意度与个体生活质量
  •         (五)分析框架的构建
  • 三 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及比较
  • 四 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五 总结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