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计划生育由“治民”向“民治”发展的生育模式
计划生育由“治民”向“民治”发展的生育模式

作者:吕世辰

所属图书:农村二孩生育试点三十年

图书作者:吕世辰

出版时间:2016年06月

报告字数:7329字 报告页数:11页
摘要: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妇女的生育率从20世纪60年代的6.0‰左右快速下降到21世纪初的1.5‰左右,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生育、低死亡、高增长”转变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初步完成了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转变。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人口生育自然规律的作用下,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人口性别失衡、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老龄化等。为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调节人口生育,如放开农村“女儿户”、双独和单独夫妻生育二孩。1985年经国家计生委和山西省委省政府批准,山西省翼城县农村成为“晚婚晚育加间隔”11472730二孩生育的试点。30年过去了,翼城县农村放开二孩生育的试点取得了成功,“翼城县的实验已经证明‘晚婚晚育加间隔’生育办法是一个控制人口规模的好政策”。作为计划生育试点的发起者,梁中堂11472731认为:“像翼城县这类所谓的试点……基本上都是由下面争取来的。由于领导机关比较被动地接受,实际并不受欢迎。以翼城县为例,25年来基本上没有像通常的试点单位那样受到领导机关的重视,基本上也不存在给优惠、吃‘偏饭’之类的情况。”这表明,翼城县人口试点对我国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计划生育政策调整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翼城县H村便是其中的典范之一。
文章目录
  • 一 H村人口生育现状
  •         (一)H村的人口现状
  •         (二)已婚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现状
  • 二 H村生育模式成因分析
  •         1.国家政策对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影响
  •         2.受教育程度对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影响
  •         3.家庭收入状况对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影响
  •         4.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计划生育的影响
  •         5.基层计生员对育龄妇女的影响
  • 三 H村计生模式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