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形式与意味:现代艺术的审美转向
形式与意味:现代艺术的审美转向

作者:王丹 金杰

王丹 金杰##王名 陈健秋

所属图书:社会建设研究(第四辑)

图书作者:王名 陈健秋

出版时间:2016年07月

报告字数:12328字 报告页数:14页
摘要:克莱夫·贝尔提出了美学假说“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他认为艺术的基本性质是“有意味的形式”,其美学理论将形式从艺术作品中抽象出来并加以强调,为以塞尚为代表的后印象派、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和理论依据。虽然整个理论论证过程存在循环论证的问题,但是其认为艺术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和再现,应该超越生活情感追求终极审美情感的理论核心,却为现代艺术创作带来了巨大的革新力量。贝尔的“形式与意味”理论对中国传统书法也有着很大的理论适用性,使得贝尔的美学观点不仅在艺术理论承接与转向上富有创造性意义,而且在与艺术创作实际的结合过程中显示出一些超越时空、东西方的普遍性价值,这对当今艺术理论的发展和艺术创造依然具有巨大价值。
文章目录
  • 一 艺术的价值追求与社会生活
  • 二 思想渊源与理论发展
  •         (一)理论——有意味的形式
  •         (二)“形式”与“意味”——西方传统美学与近代哲学的影响
  •         (三)形式主义——艺术理论的现实走向
  • 三 “形式”与“意味”的关系论证
  •         (一)形式与意味的关系
  •         (二)循环论证的困境与解决
  • 四 中国书法作为“有意味的形式”
  •         (一)中国书法艺术缘起与发展
  •         (二)形式与意味——黑白点线的中国书法艺术
  •         (三)中国书法创作过程的审美体验
  • 五 结论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