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我国城镇化环境驼峰效应的理论假说
我国城镇化环境驼峰效应的理论假说

作者:张燕

张燕##张燕

所属图书:绿色城镇化战略:理论与实践

图书作者:张燕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报告字数:22067字 报告页数:32页
摘要:根据城镇化环境效应机理模型,在城镇化过程中,人类活动通过四大环境驱动因子和四种作用功能,综合驱动着环境系统发生演变。那么,城镇化进程中环境变化是否有规律可循?其动态趋势特征如何?这是城镇化环境效应研究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从国际经验看,例如伦敦的城市化率高达90%,其人均生态足迹较英国平均水平低1.5%,11493567即当城镇发展成熟后,经济生态化将降低生态足迹和碳足迹。11493568从国内的实证研究看,在城镇化的初期阶段,生态效率不断降低,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生态效率经过最低拐点后趋于上升。11493569那么,环境质量是否就遵循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先恶化、再改善”的动态演变规律?其前提条件是什么?对此,本章在城镇化环境效应机理模型的基本框架下,进一步对城镇化环境效应的影响因子进行机制分解,并研究环境效应的总体变化趋势。为了方便研究,我们从环境牺牲11493570的角度来考察城镇化进程中各驱动力对环境的影响。
文章目录
  • 一 环境驼峰效应的驱动因子分解
  •         (一)要素集聚
  •         (二)知识积累
  •         (三)产业演进
  •         (四)规模递增
  •         (五)综合驱动力分析
  • 二 环境驼峰效应假说的提出及其最优化
  •         (一)环境驼峰效应的概念
  •         (二)最优化驼峰
  • 三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