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由共有的习惯:“抓阄”引发的社会学想象——基于T县丹江口水库移民土地分配实证研究
由共有的习惯:“抓阄”引发的社会学想象——基于T县丹江口水库移民土地分配实证研究

作者:程军 陈绍军 ChengJun ChenShaojun

程军 陈绍军 ChengJun ChenShaojun##周晓虹 谢曙光

所属图书:中国研究(2014年秋季卷总第20...

图书作者:周晓虹 谢曙光

出版时间:2016年06月

报告字数:21688字 报告页数:22页
摘要:作为资源分配的一种方式,在中国的乡土社会里,“抓阄”在历史和当前均得到广泛的应用。自秦朝直至清朝,抓阄或用于官方的征兵、官员分派,或用于民间的酒令、分爨等。在我国当前,抓阄更加广泛地应用于村民选举、土地分配、住房或宅基地分配、生产资料分配、农户分家、低保或安置名额分配等各种事项。本文以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点——A村的土地分配为例,解析抓阄在土地分配中的应用过程,研究发现,抓阄之所以能够广泛地被应用于各种分配活动,是因为抓阄是乡土社会中的人们一种共有的习惯,与人们的社会记忆、可行能力、公共参与方式、社会公正观以及与分配难题本身有着紧密的关系。采取措施以规范抓阄的具体方式,将会促进抓阄更加合理地被应用。
文章目录
  • 一 研究缘起及问题提出
  • 二 何为抓阄?
  •         1.抓阄的历史溯源
  •         2.抓阄的本质及其微妙机理
  • 三 抓阄在何处应用?
  • 四 抓阄如何应用?
  •         1.A村概况及土地分配的难点
  •         2.移民应用“抓阄”分配土地的步骤和规则
  • 五 抓阄何以应用?
  •         1.抓阄与社会记忆
  •         2.抓阄与可行能力
  •         3.抓阄与公共参与
  •         4.抓阄与社会公正
  •         5.抓阄与地方性共识
  •         6.抓阄与分配难题
  • 六 结论及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