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社会抗争与知识分子公共角色的回归——基于广州两个案例的研究
社会抗争与知识分子公共角色的回归——基于广州两个案例的研究
报告字数:15533字
报告页数:18页
摘要:白云山隧道工程修建事件及恩宁路旧城改造拆迁事件是以知识分子为抗争主体、地方政府为抗争对象,基于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冲突所引发的社会抗争案例。通过公共议题的提出,以互联网和人际关系网络为动员方式,各个领域的知识分子联合起来,以集体发声的形式在公共空间展开交流讨论,积极扮演公共角色。从这两个案例可见,知识分子通过借助社会抗争的契机逐渐回归公共角色,其行为方式也形塑了社会抗争的理性特质。但当下知识分子在公共角色的扮演中也存在缺乏对事实与逻辑的反思、对专业知识过于自信与傲慢等问题,需要知识分子处理好公共角色与公共知识分子的关系,积极介入互联网与公共文化空间的交流和讨论,用谦卑和开放的姿态同草根社会互动,并通过专业和独立思考形成批判,从而促进各个领域知识分子在公共领域结构转型、公共人衰落的环境下重建公共角色。知识分子应摒弃传统的精英立场而转向平民立场,在公共角色扮演中不仅需要庙堂关怀,更需要民生关怀。
文章目录
- 一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 (三)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 二 两个案例的基本陈述
- (一)白云山隧道工程修建事件
- (二)恩宁路旧城改造拆迁事件
11325217 - 三 社会抗争与知识分子公共角色回归的内在关系
- (一)社会抗争为知识分子公共角色的回归提供契机
- (二)知识分子的行为方式形塑了社会抗争的理性特质
- 四 知识分子公共角色回归面临的问题与路径选择
- (一)知识分子公共角色回归面临的问题
- (二)知识分子公共角色回归的路径选择
- 五 思考与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