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农民工外出务工率的地区差异——“民工荒”的另一种解释
农民工外出务工率的地区差异——“民工荒”的另一种解释

作者:白南生

白南生##微软(中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所属图书:农民工:社会融入与就业

图书作者:微软(中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出版时间:2007年12月

报告字数:4843字 报告页数:16页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展示了农民工就业的变化,并尝试用多中方式去解释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文章目录
  • 一 背景:“民工荒”现象
  •         1.2002年:最早的报道
  •         2.2003年:石狮招工难
  •         3.2004年:“民工荒”
  • 二 背景:学者的研究
  •         1.“民工荒”是否存在
  •         2.“民工荒”的规模
  •         3.“民工荒”现象产生的原因
  • 三 数量还是结构?
  •         1.数量说的悖论
  •         2.结构说
  • 四 地区结构
  •         1.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7)》
  •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课题组
  • 五 研究逻辑与假说
  •         1.逻辑
  •         2.分析的假设条件
  •         3.假说
  • 六 初步结论
  •         1.各地的外出劳动力比例(O)和就地非农就业劳动力比例(Na)之和T相差很大
  •         2.以两省2001~2002年数据看,假说不成立
  • 七 进一步讨论:假设是否合理
  •         1.对假设条件的质疑
  •         2.按外出多少分组
  •         3.结果如图1所示
  • 八 低外出组与高外出组不同年龄总劳动力数
  • 九 年龄结构是否具有显著差异
  • 十 高外出组与低外出组的年龄结构
  • 十一 不同性别的年龄结构(高低组比较)
  • 十二 劳动力外出就业率的地区差异
  • 十三 假设讨论:何谓“能外出的劳动力”
  • 十四 基于Match模型的解决思路
  • 十五 估计Probit模型
  • 十六 进一步的结论
  • 十七 外出率地区差异的原因
  •         1.外出比例差距很大
  •         2.外出比例差距的原因
  •         3.数据分组
  • 十八 讨论:外出比例不同的原因
  •         1.相同的情况
  •         2.不同的情况
  • 十九 需要另一种解释?
  •         1.两种现象的并存,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         2.如果两种观察都是对的,另一种可能:存在一种流动障碍
  • 二十 组织外出
  •         1.以往研究表明:外出更多依靠社会网络
  •         2.今天的变化
  • 二十一 研究的不足
  •         1.数据范围
  •         2.数据年份
  •         3.尝试性研究
  •         4.模型的改善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