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城镇化模式的理论构架
城镇化模式的理论构架

作者:郭小燕

所属图书:中原经济区城镇化模式创新研究

图书作者:郭小燕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报告字数:17715字 报告页数:24页
摘要: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化模式是由城镇化动态演进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静止稳态和连续变动态的系统结构、动力机制、内容特征的总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模式受到当地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基础、经济体制,以及区位条件、资源环境容量、个体偏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理论界虽然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对城镇化模式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是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本章将在分析城镇化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客观合理的城镇化模式的理论逻辑框架,以期为中原经济区乃至全国城镇化模式的创新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文章目录
  • 一 城镇化的基本理论
  •         (一)城镇化的内涵与特征
  •         (二)影响城镇化的相关因素
  •         (三)城镇化的类型
  •         (四)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         (五)影响城镇化的经济规律
  • 二 城镇化模式选择的逻辑框架
  •         (一)国内外城镇化模式的理论研究综述
  •         (二)影响城镇化模式的因素
  •         (三)城镇化模式的逻辑框架
  • 三 城镇化模式的构成及现实内容
  •         (一)动力机制模式
  •         (二)空间发展模式
  •         (三)制度创新模式
  •         (四)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模式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