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陕西公众“获得感”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陕西公众“获得感”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报告字数:9352字
报告页数:15页
摘要:本报告显示了陕西公众对“获得感”的认知、对提升“获得感”意义的理解,以及对自身“获得感”状态的评价等。调查结果表明,以社会公正公平为前提的“收入稳定”是公众判断“获得感”的重要标准。提升“获得感”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义重大。公众对个人“获得感”状况的整体评价,因年龄分组不同差异显著,“贫富差距大”是提升“获得感”面临的主要挑战。同时,公众对未来提升“获得感”具有较强信心。提高不同社会群体的实际收入水平,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反腐倡廉建设力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公众“获得感”的文化心理基础等是提升公众“获得感”的重要途径。
文章目录
- 一 公众对“获得感”的认知
- 二 公众对提升“获得感”意义的理解
- (一)普遍认同“获得感”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提升“获得感”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拥有感和成就感
- (二)积极评价提升“获得感”对深化改革与发展的影响:提升“获得感”对维护社会稳定、增强社会信心、增强社会凝聚力,为实现改革与发展提供强大的社会正能量
- 三 公众对自身“获得感”状态的评价
- (一)整体评价:“获得感”居于中位
- (二)具体评价:积极评价由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向医疗卫生、工作就业、收入水平等递减
- 四 公众对影响“获得感”主要因素的判断
- (一)微观层面:更加关注“收入水平”、“居住环境”和“工作就业”
- (二)宏观层面:更加关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程度、“精准扶贫”效果、“区域协调发展”平衡度和“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 五 公众对提升“获得感”面临主要挑战的认定
- 六 公众对未来提升“获得感”的信心
- 七 提升陕西省公众“获得感”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