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南宁市恶意欠薪案件实证研究
南宁市恶意欠薪案件实证研究

作者:潘银翠

所属图书:南宁法治发展报告(2015)

图书作者:杨维超 钟敬 余光辉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报告字数:11152字 报告页数:14页
摘要:当前,农民工讨薪难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这既有农民工自身法律知识欠缺、维权意识差的原因,也有外部如立法不够完善、调查取证困难等原因。本文通过分析南宁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办理四件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案件,展示了南宁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与南宁市公安局在办理类型案件中不断磨合的过程及取得的成果,分析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查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对今后处理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提出严厉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行为,发挥罪名的威慑作用;加强劳动部门与公安机关的联动,降低恶意欠薪的危害性,提高维权效率;统一司法机关认识,变单纯的立案监督为立案指导;提高法院执行效率,保障劳动者工资权益等意见建议。
文章目录
  • 一 历程:从案例中总结和展现
  •         (一)对移送案件对象的确认阶段——处理“包工头”突破劳动关系认识的局限
  •         (二)群体事件加速处置——打开联合执法、预先介入的新思路
  •         (三)南宁市首件单位不支付工资案件顺利办结——企业“老板”不搭不理认定逃匿没商量
  •         (四)查处有能力支付拒不支付为标准的恶意欠薪行为——移送渠道畅通,“小案件”体现高效率
  • 二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查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         (一)劳动监察执法手段单一,调查取证困难
  •         (二)公安机关受制于批捕率(起诉率)要求,影响受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
  •         (三)垫付工资行为可能影响打击恶意欠薪的实际情况,阻碍了劳动者工资的兑现
  • 三 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处理的建议
  •         (一)严厉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行为,发挥罪名的威慑作用
  •         (二)加强人社部门与公安机关的联动,将恶意欠薪危害程度降低,提高维权效率
  •         (三)统一司法机关认识,变单纯的立案监督为立案指导
  •         (四)提高法院执行效率,保障劳动者工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