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市场化与中国农村制度变迁导论
市场化与中国农村制度变迁导论
报告字数:11110字
报告页数:17页
摘要: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市场化,新的经济体制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强大激励,使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达到9.8%,中国经济由此也被认为是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成功的范例,热若尔·罗兰更是指出,1989年以前唯一的重要转型经验是中国的经验。农村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的改革正是从农村起步的,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提高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改变了农村的生产条件和家庭与社会结构,在近三十年时间里所实现的农村经济社会的变革,不仅是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世界上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发生的改革,都不能与中国农村的成功相媲美”。农村经济的市场化及其演进是农村制度变迁的背景,而农村产权制度、经营制度、人口再生产与流动制度以及相关的各种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变迁正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所带来各利益相关方行为的变化以及由此所诱发的农村制度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中总结农村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的规律,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深层次的理论探究。
文章目录
-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逻辑思路
- 1.研究背景
- 2.研究逻辑思路
- 二 相关概念
- 1.制度
- 2.制度安排、制度结构
- 3.制度均衡、制度非均衡与制度变迁
- 4.农户
- 5.经济市场化
- 三 基本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1.研究内容
- 2.结构安排
- 四 主要研究方法
- 1.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 2.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3.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办法
- 五 研究内容主要的创新点与不足
- 1.主要的创新点
- 2.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