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从GPI看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性别差异
从GPI看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性别差异
报告字数:10392字
报告页数:13页
摘要:在现代社会,教育在社会个体的社会流动和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保障妇女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消除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性别差异,是提高妇女地位的必要保证。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实现教育的两性均衡发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随着中国各级各类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性别差异在逐步缩小,但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性别差异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那么,这种差异有哪些表现形式,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呢?本文借助2005年全国人口1%人口抽样资料对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性别差异的表现及其趋势进行考察。在以往考察教育性别平等问题时,人们常常采用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的性别比较、15岁以下文盲人口的性别比较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中女生比例等指标加以考察。与此不同的是,本文从分析全部人口按年龄组划分的受教育程度的分布出发,比较男女两性不同层次教育获得的差异,并通过构成性别平等指标GPI(Gender Parity Index)来展示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性别差异及其变化。
文章目录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数据与分析方法
- 三 研究发现
- 四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