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农村劳动力流动中的社会性别和两种生产的二元分割
农村劳动力流动中的社会性别和两种生产的二元分割
报告字数:10248字
报告页数:12页
摘要:自1984年中共中央出台1号文件允许农民自备口粮进城开始,20多年来,数以亿计的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已达1.3亿,相当于26%的农村劳动力参与到流动大军中来。如此规模巨大的流动,不可避免地对中国乡土社会形成了巨大冲击。流动,已成为影响中国农村社会和农村性别关系的重要结构性因素。本文旨在对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性别关系做一回顾性的宏观分析,并采取两种结构化交互分析的策略:分析在城乡二元制度、农村父权制家庭和市场等多种结构性力量支配下,农村劳动力流动呈现怎样的性别化特点;将流动作为结构性因素,分析持续二十多年的城乡流动,给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带来了怎样的变迁,这些变迁又怎样影响着农村的社会性别关系,以及对农村妇女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本文使用文献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除了引用已有的研究文献,主要基于笔者近年间对江苏、河南、安徽等省的农村调查以及对流入南京、无锡、常州等市的农民的家庭调查资料。
文章目录
- 一 流动的性别化: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点
- 1.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男性优势
- 2.外出和回乡:男女农民的不同生涯特点
- 二 男女流动模式差别的成因分析
- 三 农业的女性化与农村家庭的离散化:性别化流动的影响分析
- 四 隐形二元结构:两种生产领域的分割
- 五 流动、妇女发展与父权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