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保障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保障体系

作者:任大鹏

任大鹏##任大鹏

所属图书: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制度研究

图书作者:任大鹏

出版时间:2009年09月

报告字数:54231字 报告页数:64页
摘要:在完善的市场机制条件下,大多数商品和服务可以依靠市场机制自发运作来实现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但是,市场经济并非尽善尽美,其运作效率是建立在一些假设条件之下的,当条件不能满足或不完善时,就会出现市场失灵的问题,从而导致市场并不能提供社会所需要的所有商品和服务,或者可能是以一种对整个社会产生不利影响的方式进行的。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主要具有公共物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这三重特征,从而容易导致市场失灵。“在市场严重失灵的情况下,市场并不能提供社会所需要的所有商品和服务,或者可能是以一种对整个社会产生不利影响的方式进行的”。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基本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政府的作为、政府的监管。但是,政府监管也并非是万能的。在政府对农产品质量监管的过程中,同样存在着“政府失灵”的可能性。正因为存在着“政府失灵”的可能性,所以让政府干预成为替代市场的主导力量,其结果只能导致“政府失灵”,用“失灵的政府”去干预“失灵的市场”必然是败上加败,使失灵的市场进一步失灵。此时,就需要引入第三方的介入,包括各种农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的参与,从而形成市场、政府、中立第三方共同构建的“三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保障体系。
文章目录
  • 6.1 从市场失灵角度看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         6.1.1 农产品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
  •         6.1.2 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存在信息不对称性问题
  •         6.1.3 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存在外部性失灵问题
  • 6.2 走出“市场失灵”困境,从政府监管的角度完善制度保障体系
  •         6.2.1 政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合理性分析
  •         6.2.2 发达国家政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模式
  •         6.2.3 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比较
  •         6.2.4 架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监管制度,完善制度供给
  • 6.3 以第三方介入为基础,建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微观管理制度
  •         6.3.1 政府失灵:单一监管主体的不足
  •         6.3.2 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协会等中介组织
  • 6.4 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保障体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6.4.1 市场、政府和中介组织三方合力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         6.4.2 注意协调政府监管的行政权行使与生产经营者民事权利保护的冲突
  •         6.4.3 妥善处理小规模生产者与组织化生产者的关系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