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中国农民居住和生活方式转换机制:理论和实证——从农民生产方式、就业方式谈起
中国农民居住和生活方式转换机制:理论和实证——从农民生产方式、就业方式谈起
报告字数:26048字
报告页数:34页
摘要:中国的发展过程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结构变革过程,尤其在经历30多年高速经济增长之后,这种变革早已触及传统、封闭的农村内部,甚至千百年来形成的有些落后的风俗、习惯或观念也已成为继续发展的桎梏,成为变革对象。目前,中国农民传统居住、生活方式就是如此,它已蜕变为制约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瓶颈,从而引发发展空间、内需不足,空心村,农民工等问题。可以说,目前,中国若干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都聚焦在农民传统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换上。因此,对中国农民居住和生活方式问题研究,就具有很强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研究从更广阔的农民生产方式、就业方式谈起,提出假设命题:社会生产方式决定农民就业方式,农民就业方式决定农民居住方式,进而决定农民生活方式。之后,从理论与实证、纵向与横向等不同角度进行检验,最后对结论进行总结并给出一定政策建议。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二节 相关文献述评并提出假设命题
- 一 (农民)居住方式相关文献综述
- 二 (农民)生活方式相关文献综述
- 三 一个简单评价和命题提出
- 第三节 命题的理论解释
- 一 城市聚集经济理论
- 二 城市聚集经济理论对命题的解释
- 第四节 从中国农民居住和生活方式变迁角度进行考察
- 一 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
- 二 改革开放之后到2000年初
- 三 党的十六大至今
- 第五节 对命题逐步进行面板或截面检验
- 一 社会生产方式对农民就业方式的决定作用
- 二 不同农民就业方式,居住方式转换或意愿不同
- 三 不同农民居住方式,生活方式不同
- 第六节 结论总结和政策建议
- 一 结论总结
- 二 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