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效率的检验与实践研究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效率的检验与实践研究
报告字数:696字
报告页数:2页
摘要:在21世纪的今天,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以新型工业化为特征的经济社会正逐步取代小农社会,中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经济转型期。中国农村覆盖了大部分的国土面积,承载了超过半数的人口,是改革的基础和关键所在。然而,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的农村公共产品,无论是农业保障和关乎生计的基础建设还是关乎人力资本质量的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十多年来的投入都是低效率的。这种低效率表现在农村公共产品的规模较小、结构不合理以及资源浪费,其根源在于长期的不合理制度所滋生的复杂的利益博弈关系,利益主体之间的错位、利益主体的缺位甚至主体不明晰使农村公共产品的供需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谈判,二者之间缺乏科学的利益联结机制。要从根源上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的问题,须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明晰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地位,建立主动参与模式。其中的关键在于调整并强化农村集体的组织和建设能力,将其作为主动参与模式的有效载体。事实上,社区作为天然的效率集体,其制度在适应经济需求变化方面是足够灵活的,能够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在实践中不断涌现出能够代表这种利益联结机制的组织——代表弱势群体的农民组织正在快速发展壮大。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社区组织作为一种新兴组织,其功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而难以发挥。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在更广的范围内强调主动参与和公平参与,使社区能够真正代表广大农民,实现与政府、企业等外来者的有效对接。唯有如此,农村公共产品才能在复杂的利益相关者的不断博弈中实现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