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我国农业水资源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
我国农业水资源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
报告字数:19473字
报告页数:28页
摘要:农业水资源安全管理的实质是人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农业水资源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农业水资源危机其实是人自身行为的后果;另一方面,农业水资源利用的公共性十分突出,涉及多方面主体的利益,主体的博弈必然影响农业水资源安全管理,个体使用者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会造成集体利益的受损,使得人们在农业水资源管理问题上表现出典型的“集体非理性”10508341。加勒特·哈丁(1968)把公共资源被过度使用的问题称为“公地悲剧”。因此,农业水资源安全管理不能只针对农业水资源本身,必须把相关人的因素考虑在内。事实上,农业水资源安全管理包含两个子系统:水与人关系的自然子系统,人与人关系的社会子系统。传统上的农业水资源安全管理,主要针对自然子系统,重视水资源开发和水利工程;对社会子系统管理还没有足够重视。因此,加强农业水资源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
文章目录
- 5.1 农业水资源安全管理的组织
- 5.1.1 农业水资源安全管理的组织结构
- 5.1.2 农业水资源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的意义
- 5.2 科层式农业水资源管理组织体系的沿革
- 5.2.1 新中国成立前(1949年前)
- 5.2.2 1949~1988年
- 5.2.3 1988~2002年
- 5.2.4 2002年以后
- 5.3 科层式农业水资源管理组织体系的不足
- 5.3.1 行政权威与层级数量间的悖论
- 5.3.2 部门管理之间不够协调
- 5.3.3 流域管理之间不够协调
- 5.3.4 组织末梢乏力
- 5.3.5 农业灌区机构职能模糊
- 5.4 参与式农业水资源管理组织的兴起
- 5.4.1 参与式农业水资源管理的缘起
- 5.4.2 我国参与式农业水资源管理的发展
- 5.4.3 参与式农业水资源管理组织的基本构造
- 5.4.4 参与式农业水资源管理组织的特征
- 5.5 参与式农业水资源管理组织的评价
- 5.5.1 实施参与式农业水资源管理组织后的变化
- 5.5.2 参与式农业水资源管理组织的优势
- 5.5.3 参与式农业水资源管理组织运行存在的问题
- 5.6 农业水资源管理组织的发展方向:科层式与参与式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