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困惑的制度根源深层剖析
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困惑的制度根源深层剖析
报告字数:7292字
报告页数:11页
摘要: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持续有效实施正面临诸多问题与困惑,其实质是生态保护建设与牧民生计、牧业生产、牧区发展的不同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建设”草原生态。其困惑的制度根源在于:草原产权不明晰、法律机制不健全、草原惠牧政策缺失、融资机制不完善、组织管理体制薄弱等多重制度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困惑的制度根源进行深层剖析,旨在为相关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奠定研究基础,为国家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文章目录
- 一 草原生态资源产权虚置与模糊化
- (一)草原国家所有权虚置
- (二)草原集体所有权虚置
- (三)草原承包经营权虚置
- (四)草原经营权(使用权)模糊化
- (五)草场“一地两证(或多证)”现象
- 二 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法律机制不完善
- (一)草原定性面临困局,草原执法遭遇尴尬
- (二)草原定性面临土地整理开发的挑战
- (三)对草原补偿标准和植被恢复费标准缺乏明确规定
- (四)草原犯罪的成罪条件和处罚标准缺失
- (五)对“合理利用”、“公共利益”尚未清晰地界定
- (六)草原法律法规相互矛盾与互为抵触
- 三 国家草原惠牧政策与惠农政策不均衡
- (一)惠牧政策缺失与惠农政策反向激励并存
- (二)草原区“耕地保护力度大于草原保护力度”
- (三)受经济利益驱动,非牧民开垦草原与民争利
- (四)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政策不完善与实践中存在盲点
- (五)耕地“占补平衡”与非农建设用地“先补后占”的压力
- 四 草原生态建设投融资机制不完善
- (一)融资渠道单一,基础设施建设相当滞后
- (二)政府投资为主体,草原生态建设投资低效
- (三)现有草原生态补偿资金的筹集渠道有失社会公平
- (四)牧民自筹资金的补偿方式增加了牧民的负担
- 五 草原生态建设补偿组织管理体制薄弱
- (一)国家高级别的草业管理机构缺位
- (二)环境资源多部门分割式管理体制
- (三)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
- (四)草原执法面临现行体制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