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马克思的城市化思想与“成都模式”实践经验
马克思的城市化思想与“成都模式”实践经验
报告字数:7805字
报告页数:12页
摘要:马克思认为,城市是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物。“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它贯穿着全部文明的历史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文章目录
- 一 马克思的城市化思想及其启示
- (一)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进程,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
- (二)剥夺农民、城乡分离是私有制条件下城市化的特征
- (三)城市化发展中逐步消除对立、城乡统筹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 二 20世纪50年代以来城市化的国际经验
- (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化主要特点及趋势
- (二)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
- 三 统筹城乡视角下的“成都模式”实践经验
- (一)推进“六个一体化”,财政重点向农村倾斜
- (二)实施“四大基础工程”,改变既有城市化利益格局
- (三)深化社会管理改革,大力消除流动性障碍
- (四)组团式布局和产业功能分区,发挥城镇体系的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