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转移就业与市民化问题
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转移就业与市民化问题

作者:崔传义 崔晓黎

崔传义 崔晓黎##邓鸿勋 陆百甫 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

所属图书:走出二元结构

图书作者:邓鸿勋 陆百甫 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

出版时间:2012年05月

报告字数:19700字 报告页数:18页
摘要:改革开放使我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变中加快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已有2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城镇化进程加速。但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城乡分割二元体制仍未根本改变,阻碍转入非农产业、进城就业的农民工获得应有收益和其他权益,阻碍他们的城镇化、市民化,导致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和农村劳动力的产业转移。转入非农产业的农民工收入偏低、缺乏社会保障、不能公平享受公共服务、仍是农业户口、不能在城镇定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发展。同时,使已进城的农民工不得不在农村保留自己的承包土地、住宅和留守老人、儿童、妇女,影响土地流转、农业发展和务农农民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发展条件的差距,不仅没有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而缩小,反而不断拉大。这已成为影响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文章目录
  • 一 城镇化是农民转移就业和市民化的过程
  •         (一)当前阶段城镇化的首要含义和重点是农民变为城镇居民
  •         (二)农民转移就业和市民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动力,也是以城带乡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要求
  •         (三)破除二元体制,为农民转移就业和市民化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 二 我国农民转移就业和市民化进入消除二元体制的关键阶段
  •         (一)我国农业人口转移面临历史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背景,改革前的主要问题是农业人口转移缓慢;改革后主要问题是农业人口转移迅速推进,但难以转变为权利平等的城镇居民
  •         (二)当前城乡二元体制影响农民转移就业权益和实现城镇化的主要问题与危害
  • 三 突破城乡二元体制,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大势所趋
  •         (一)农民工对权益保障和市民化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         (二)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实现公民权利平等的必然要求
  •         (三)市场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动将从农民工进城条件和企业意愿两方面推动农民工的城镇化
  • 四 城镇化过程中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市民化的对策
  •         (一)形成同农民转移就业和市民化相协调的城镇化机制与城镇发展格局
  •         (二)调整对农民工的“取”“予”和政府财政使用结构,拓宽化解农民工市民化社会成本的资金来源渠道
  •         (三)促进农民工充分就业、稳定就业、素质就业和劳动权益保障
  •         (四)解决农民进城的户籍问题和承包土地权益保障问题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