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差生”的形成
“差生”的形成

作者:王毅杰 高燕

王毅杰 高燕##王毅杰 高燕

所属图书: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融合

图书作者:王毅杰 高燕

出版时间:2010年05月

报告字数:36962字 报告页数:50页
摘要:随着流动儿童受教育政策的不断演进,政府和教育机构越来越重视流动儿童的受教育问题。政府从加大公办学校的接收力度,以及加大对民办流动人口子弟学校的扶持与管理力度两个方面入手,采取多项措施保证流动儿童在城市就读,使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日益走向正规化、合法化。如今越来越多的流动儿童进入公办学校就读,教育的公平正在逐步实现。这是否意味着流动儿童的教育质量和教育结果也能够得到保障?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在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流动儿童中均是学业失败者居多。在接收流动儿童的公办学校里,学业成绩差的孩子几乎全是流动儿童。他们往往被老师描述为“成绩差”、“调皮”、“贪玩”、“不知道该怎么办”。在当前受教育机会越来越多的背景下,为什么仍然存在这么多“差生”,他们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本文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研究架构
  •         一 概念界定
  •         二 研究资料
  • 第二节 差生的学校生活
  •         一 初来乍到
  •         二 陷入困境
  •         三 标签化:从“可怜的孩子”到“没有办法的学生”
  •         四 交友的喜与忧
  •         五 学校对差生形成的影响
  • 第三节 差生的家庭生活
  •         一 放学后他该回哪个家?
  •         二 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
  •         三 最着急的家长
  •         四 最不着急的家长
  •         五 为何她成为“优等生”?
  •         六 家庭对差生形成的影响
  • 第四节 差生的“另类生存”
  •         一 家有爱鼠
  •         二 我为漫画狂
  •         三 电玩一族
  • 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