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厦门市海沧区:西山社村民自治的探索与实践
厦门市海沧区:西山社村民自治的探索与实践
报告字数:8705字
报告页数:12页
摘要:西山社是海沧区东孚镇寨后村的一个自然村,背靠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户籍人口380人,流动人口60多人。村民加快发展的愿望十分迫切,在厦门市“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活动的号召下,西山社被确立为海沧区区级试点,开始探索农村社区自治的有效途径。从一开始的找不到切入点,到征集村民意见找准村民最迫切的需求“感化”了村民,打造示范户消除了村民的“戒备”,通过“拆猪圈”找到了行动的突破口,让村民由一开始的回避与躲闪变成支持和欢迎,形成了全体村民主动参与缔造活动的良好局面,西山社的村落自治经历了迷茫期、适应期、高潮期、平稳期、收获期,村民从“站着看”变为“一起干”,原先口中的“你们政府”变成了“我们政府”,村民自治活力不断激发,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文章目录
- 一 自治背景:内生外动的结合
- 1.困境:“格格不入”的村庄环境
- 2.内生力量:自治的基础和村民的融合
- 3.外力介入:“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在西山试点
- 二 自治开展:村落自治的探索过程
- 1.举步维艰的迷茫期
- 2.开展缔造工作:“摸着石头过河”
- 3.遭遇“闭门羹”:村民的回避与躲闪
- 4.找准启动点:意见的反馈和收集
- 5.缔造工作渐入佳境
- 6.“拆猪圈”成为转折点
- 三 自治落地:全民共同参与缔造
- 1.村民主动要求改造
- 2.西山“秀才”献计献策
- 3.多方共建“美丽西山”
- 4.缔造工作全面升级,从“生态美”到“百姓富”
- 5.评选“美丽家庭”,组建“美丽督导队”
- 四 自治成效:从苦涩到甘甜
- 1.环境改造美化生活空间
- 2.官民互动提高政治认同
- 3.利用资源增加农民收入
- 4.共同缔造提高参与能力
- 专家点评
- 1.自治单位的下沉以下几点
- 2.自治主体的独立性
- 3.自治行为的直接性
- 4.自治事务的利益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