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国民党统治区内作为基层政权补充形式的农会
国民党统治区内作为基层政权补充形式的农会
报告字数:33060字
报告页数:47页
摘要:南京政府成立之后,国民党由革命党转而成为执政党,其对于农会组织的态度亦随之而变。国民党统治区的农会组织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先是以1928年《农民协会组织条例》以及1930年《农会法》为标志的重建阶段,然后是以1938年《各级农会调整办法》为标志的整顿阶段。
文章目录
- 一 国民党重建农会的缘由
- (一)国民党反动势力对农民运动的摧残
- (二)农村经济的日趋衰落
- (三)民间“乡村建设运动”的催化
- (四)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乡村自治与保甲制度
- 二 国统区农会组织的发展历程
- (一)国统区农会的重建阶段
- (二)国统区农会的整顿阶段
- (三)国统区农会的消亡阶段
- 三 国统区农会组织的基本结构及相关规定
- (一)宗旨与任务
- (二)层层连接的多级直属型组织系统
- (三)以农村有产阶级为主体的成员构成
- (四)严格的组建步骤
- (五)农会的经费来源与使用
- 四 国统区农会的主要活动及其影响
- 1.进行区域农村概况调查并填表报呈主管官署
- 2.设置农事试验场,推行品种、农具、肥料等改良事宜
- 3.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 4.倡办农民福利社,设立农民医院或诊疗所
- 5.举办平民夜校等,宣传农业知识
- 6.开展“二五减租”,反对苛捐杂税
- 7.组织农民参加抗日救亡
- 五 国统区农会的基本特征
- 1.农会法规的完备性
- 2.农会法规的多变性
- 3.农会组织制度规定的民主性
- 4.政府对农会组织控制的严密性
- 5.农会活动及其影响的有限性
- 6.农村基层政权补充形式的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