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我国被征农地权益保障的财政补偿政策效应研究
我国被征农地权益保障的财政补偿政策效应研究

作者:林乐芬 金媛 王军

所属图书: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社会福利效应

图书作者:林乐芬 金媛 王军

出版时间:2015年02月

报告字数:20604字 报告页数:27页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乡经济逐步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到2013年,中国常住人口城市化水平达53.7%,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空间上的表现,它不仅体现在区域人口由农业向非农业转化,还体现在城市空间向外扩展,区域用地由农业用地向城市建设用地转化,即土地非农化和“土地城镇化”,并且表现为“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粗放低效问题,如2000~2011年,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76.4%,远高于城镇人口50.5%的增长速度。我国农村土地非农化的主要途径有以下三种:第一,国家以划拨或出让方式直接将国有农地(如国有农场、林场等)转化成非农建设用地;第二,国家首先征用农村集体所有的农业用地,继而以划拨或出让等形式将农地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第三,在保持集体土地所有权前提下,把农地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通过比较不难发现,第一种和第三种方式的转化并不涉及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并且整体数量较少;第二种方式的转化涉及土地所有权转移,并且数量较多。由于日益缩小国有土地划拨范围,第二种方式中市场机制的作用显得日趋重要,政府、集体和农民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也表现得较为突出。
文章目录
  • 6.1 近十年各级政府征地财政补偿政策现状分析
  • 6.2 征地财政补偿政策变迁效应的衡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         6.2.1 征地财政补偿政策变迁效应衡量
  •         6.2.2 征地财政补偿政策变迁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         6.2.3 研究假说
  • 6.3 基于1703个样本农户的征地补偿政策效应实证分析
  •         6.3.1 模型与变量选择
  •         6.3.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6.3.3 征地财政补偿政策效应的描述性统计
  •         6.3.4 征地财政补偿政策变迁效应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6.4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