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增强粮食生产抗灾、防灾能力的对策研究
增强粮食生产抗灾、防灾能力的对策研究

作者:李孟刚 郑新立

所属图书: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图书作者:李孟刚 郑新立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报告字数:37252字 报告页数:49页
摘要:面对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较长时期内“稳粮保供给”仍然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一项主要任务。然而,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且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干旱、洪涝、低温、干热风等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呈现发生频率不断加快、危害范围持续扩大、灾害程度进一步加重、因灾损失明显增加的态势,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生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统计数据显示,一般灾年,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可高达4666.7万公顷,因灾损失粮食更达500多亿千克。另一方面,我国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硬件设施建设、财政支持体制建设方面还很滞后,农业减灾思路与减灾手段远未进入主动防灾阶段,灾情监测网络建设、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都很落后。在此背景下,应对自然灾害,增强粮食生产抗灾、防灾能力成为粮食安全面临的一个新问题,特别是在我国当前靠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潜力很小、作物单产水平徘徊不前短期内难以取得较大突破的情形下就尤为重要。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及特点
  •         一 自然灾害历史演变情况
  •         二 主要灾害类型及特点
  •         三 灾害空间分布特征
  • 第二节 我国粮食生产防灾减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危机意识淡薄
  •         二 生态环境破坏
  •         三 资金投入不合理
  •         四 科技应用水平低
  •         五 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善
  • 第三节 提高我国粮食生产防灾减灾工作成效的对策
  •         一 完善灾害立法,建立专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
  •         二 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科学的防灾减灾理念
  •         三 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水土资源保护和利用
  •         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生产抗御灾害能力
  •         五 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完善财政救助体系
  •         六 健全农业灾害预警机制
  •         七 因灾制宜,开发抗灾农作物品种